3月17-21日,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暨36届深圳国际家具展如约而至,著名互联网电商品牌林氏木业以“WE+新主场∙新业态∙新共生”为主题打造最“年轻”的展馆首次空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给行业经销商、消费者带来一场全新的家居设计和视觉盛宴。新浪家居记者对林氏木业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雷冠之进行了采访,探讨了林氏木业在新业态商业模式发展上的未来。
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浪家居:您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林氏在新零售上的布局吗?
雷冠之:家居行业现在的发展变化很大,我们接下来会通过几个途径让企业能够快速成长。第一个是扩品类;第二个是扩品牌;第三是扩渠道。今年,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定制事业部,搭建定制的产品线,前期我们会以独立门店和成品融合销售的方式将场景呈现给消费者,之后会把所有的新零售门店全部整改成融入定制产品的新的融合店。
新浪家居:林氏这几年扩充的品类越来越多,店态,包括线上到线下的布局,你们是不是一直想往宜家这种方式去发展,除了定制,接下来还会延展其他的品类呢?
雷冠之:我们觉得多品类融合是个必然趋势,综合性的消费业态,一站式购物在未来会是最受消费者喜欢的购物方式,所以我们会把多品类融合到一个店态里呈现给消费者,为消费者带来最优的购物体验。我们的扩充节奏会根据我们的能力以及门店的服务能力稳步的延展、扩充和调整,避免出现导购服务能力不足、产品呈现力度不够、渠道承载能力弱等的问题。
新浪家居:林氏做成品很好,但是定制这块现在才进入,这一块蛋糕已经被很多大品牌切割了,林氏为什么选择现在进入?林氏做定制有什么优势吗?
雷冠之:现在整个定制行业还是非常不成熟的,行业的集中度也是非常低的,哪怕是现在行业里已经做得很好的品牌市场占有率或渗透率也只有4%~5%,还没有一个所谓的行业品牌出现,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品牌都是有机会的。
我们选择现在进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的需求;二是主观上对我们自己能力的评估。我们刚刚从线上往线下走的时候,行业里很多人对林氏都是没有信心,但是我们现在线下开了400多家店,并且90%的店流量都非常有保证。我们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可以拥抱变化、创造变化,在软件搭建方面有优势,在做流量运营这方面也有天然优势。我们除了流量运营和软件搭建方面的优势外,在转化和交付方面,我们也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一个长板加上几个不短的版,我们做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前景的。
新浪家居:林氏从线上到线下都在面临一些变化,您觉得什么样的家居产品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是潮流的?您怎么看这些新的潮流趋势?
雷冠之:家居这个行业,风格是一直在变化的,潮流也是。从风格来说,不管是意式、轻奢或是北欧,基本都是各领风骚一两年,长一点三年,这种潮流的变化,其实称不上变化。于林氏而言,我们一直都是以年轻用户为中心,不管是我们内部的组织架构搭建或是战略方向的研究,都是以迎合年轻用户对潮流的追求为核心的。
新浪家居:我们看了这次会展,想了解一下林氏的招商渠道商是怎样的?
雷冠之:目前,成品板块,林氏木业在国内的一二三线城市已经布局完成,正在逐步的向四五线城市下沉,我们在成品方面的招商渠道是尽量招募在传统营销领域有经验的、有好资源的经销商加入到一二三城市,同时兼顾四五线城市的招商。
定制这一板块,我们现在是在做定制和整体的融合销售,这个板块我们今年是打算开80个店。现在也有很多成品的经销商来定制,但是我们在融合这种新的销售业态上是比较独立的,要选用合作的经销商的话标准肯定是比较高的,所以希望能先给双方一年时间,我们把我们不足的地方再完善一下,经销商也把自己的设计、安装、交付、管理等能力再加强一下,之后我们再择优录取一起做融合店的合作。
新浪家居: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定制这一块,今年是做一个基础的建设,在明年或者后年开始做大力发展?
雷冠之: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林氏做任何事情进步都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给自己一年半的时间去完善现有的不足之处,虽然我们也知道做这个事情很难,不像做其他投资那么简单,我们是从2019年6月开始触及定制这个板块的,到2022年的1月份,我们会给自己做一个自我评测,看看是否适合做全面的转型,如果适合的,我们就从1月份开始做,如果不适合,就算是一次尝试。
相关知识
对话林氏木业雷冠之:重新定义家居生态环境
预告 | 相约深圳国际家具展,林氏木业与时尚对话
预告┃相约深圳国际家具展,林氏木业与时尚对话
林氏木业亮相东莞展,抢占新零售市场领消费风口
家居跨界汽车,双十一林氏木业掀起“人生赢家”大狂欢
老品牌的新面貌 林氏木业的革新
林氏木业用户至上,打造极致爆品矩阵
林氏木业经销商大会释放诸多信号,助力合作伙伴逆风突围
林氏木业粉丝数破千万,国内“粉丝经济”爆发背后的逻辑
年轻正当家:林氏木业“当家义务教育”重塑家居消费观
网址: 对话林氏木业雷冠之:重新定义家居生态环境 http://m.zhuangxiutp.com/newsview5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