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空调分定频的和变频的,时代不断在变化,科技也在日益更新,我们家空调也是越来越先进。空调夏天可以制造清凉的空气,冬天帮助我们取暖。可是对于空调的选择,空调定频好还是变频好?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推销变频的,今天小编给大家说一说空调小知识。
一、空调是变频还是定频好
1、质量
其实无论是是定频还是变频空调,只要是大品牌质量都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是变频空调采用的都是最新技术而已!
2、噪音问题
噪声与固定频率和频率转换无关,但不管空调声音有多好。内部机器在选择送风方式时,会产生一定的声音。但是如果过多的噪声不是机器本身内部的那种噪声,检查内部机器的安装水平如何,外部机器是否相同。
当然,在外部机器也有一种情况,如果机器上有东西产生压力,那么空调工作会产生共振,这也会产生噪音。
3、舒适程度
变频与固定频率的主要区别是变频可以根据室温调节温度,使人们经常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变频空调的研发也是为了追求舒适,所以很多人购买变频空调是为了舒适,而不是为了节能。
无论是固定频率还是变频,各有优缺点。因此,我建议,如果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应该使用固定频率空调,而固定频率空调的价格应该较便宜。其次是固定频率空调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故障概率较低,而且维修成本也比较便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还是固定频率比较实用。
4、节能问题
都是生活,买家用电器当然以节能为主,哪一个省钱买哪一个。从理论上讲,变频空调比固定频率节能,但买了变频空调并不觉得能够省到哪儿去。
相信很多家庭在夏天往往不愿意打开空调,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才能打开,打开一两个小时就会感到温度下降会关掉。因为变频空调只能连续使用会节省更多的电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购买变频空调而不节电的原因。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使用固定频率更为实用。
5、舒适度
先来说说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两者的区别吧,定频就是当你设定一个温度时,空调就会一直处于这个节奏工作。不管是冷了还是热了,都需要手动调节温度来保持舒适度。但是变频就不会了,它在开机的时候就会以最快的功率运转,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冷、制热。而且它还能自动调节温度,让你时刻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
二、如何买空调
1、看能效比
空调能效比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热)量。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空调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调采用的是新能效国标,其中1级能效等级的空调最节能,2级能效等级的空调其次,3级能效等级的空调节能性就比较低了。
2、看品牌
买空调最主要的就是看品牌,选对了品牌会减少很多后顾之忧,知名品牌的空调品质有保证,售后体系也比较完善。目前全球知名品牌有日本三菱重工、韩国LG等;国产品牌美的、格力、海尔等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看制冷量
制冷量是购买空调时必须要考虑的参数之一,制冷量过大效果好但是购机价格高,制冷量过小购机成本低了但是效果就可能差很多。通常情况下,家庭普通房间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15-145W,客厅、饭厅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45-175W。所以20平米左右的客厅或主卧可以选择3500W左右制冷量的空调,而其他10平米左右的卧室可以选择2000W左右制冷量的空调,具体情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房屋的面积来计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空调。
4、看变频还是定频
变频空调在使用舒适度、节能性、运行噪音等方面占优势,从目前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变频空调是现在的主流空调产品。关于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的具体区别可参考本站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的区别-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综合比较一文。
5、看单冷机还是冷暖机
一般的空调都是冷暖两用的,型号标注是KFR、KFRD,如果冬天有专门的采暖设备,不需要用空调取暖的,可以买单冷机,型号标注中没有R,价格便宜不少。
空调定频好还是变频好?其实在买空调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合理需求,根据我们家里的情况,买则一个适合我们家里的空调。现在市面上的空调的种类,实在是多让我们零花满目,变频和定频价格差的也很多。家电的潮流多的数不清,我们肯定不能追的上的,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千万不要被人忽悠、
相关知识
卖空调亲戚告诉我不要买变频!一打听才知道这么多人被忽悠了。
亲戚告诉我这种床不要买!买到家就知道非常不实用,两份钱花的冤
银行亲戚告诉我银行已经下文,房贷涨利率马上就开始了
亲戚告诉我2020新规,买房要避开这3类!否则血汗钱全没!
售楼亲戚告诉我没有阳台,就不是南北通透!被骗了那么多年!
邻居成了暴发户,一打听才知道请了风水大师!后悔知道晚了!
亲戚告诉我卖房的3个套路,能少花钱买新房!内幕很深!
空调的“匹”竟然有这么多意思?严重被傻傻忽悠了,心塞塞!
亲戚劝我一定要买阳台房,住上你就知道多走运了!
银行亲戚亲口告诉我,公积金要用好,不取不用太亏了!
网址: 卖空调亲戚告诉我不要买变频!一打听才知道这么多人被忽悠了。 http://m.zhuangxiutp.com/newsview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