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前,全国疫情管控的放开为实体业及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未来。在漫长的三年抗疫过程中,无数中小企业或倒在了最艰难的时刻,或没能坚持看到黎明前的曙光,行业洗牌的加剧让2022的结尾充满着疲惫与喜悦的复杂交织——但毫无疑问的是,作为关乎民生的支柱产业之一,家居行业中依然有不少中坚力量在荆棘中奋勇直前,逆势而上,而这些企业无一不是软硬实力兼具的真正佼佼者,顶固集创门窗便是其中之一。
12月26日,由新浪家居发起的「趁势·再起——2022中国家居新时代盛典」在云端盛大召开。在“金致奖颁奖典礼”环节,顶固集创门窗一举夺得《2022年度家居消费者口碑品牌》奖项,成为了全场最受瞩目的获奖品牌之一。
在当下的家装家居市场中,“消费者口碑”可以说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核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隶属于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顶固集创门窗”凭借强大的制造实力与优异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中已然拥有了出色的口碑与转介绍率,荣获《2022年度家居消费者口碑品牌》称号,实至名归。
经过多年的耕耘积淀,顶固集创门窗在今年正式完成了品牌更名,其中“集创”二字意为“系统之上的系统”,寓意顶固集创门窗提供的不止于门窗产品,而是秉承“与建筑更和谐,与自然共居住”的设计理念,逐步完善产品矩阵,其旗下拥有系统门窗、阳光房、生态门、卫浴门、护墙板、垭口套及地脚线等品类,以“安全、健康、节能、创新”型产品为核心,建立了全球集创门窗高标体系,共计拥有700余项专利证书。在多年的发展中,顶固集创门窗始终围绕设计、功能、配套、服务等方面,为全球家庭提供全屋家居门窗一站式整体化解决方案,构筑高品质、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让更多用户安享家居生活。
当90/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更加舒适、便捷的一站式购物成为当下主流。而在特殊的时代下,健康、智能等亦成为消费者不可避免的首要关注项。针对当下消费需求升级,顶固集创门窗搭建了六大高标门窗性能体系:①隔音静音,通过独特集创静密技术,使室内噪音减少40%,隔音等级达6级;②隔热保温,通过独特集创传导技术,阻断导热能力,保护室内温度恒定;③安全耐用,通过独特集创结构及安装技术,抗风防撬,抗风压等级达9级;④ 密闭防水,通过独特集创密封技术,阻隔水汽渗透,水密等级达6级;⑤ 节能减耗,通过独特集创气密技术,阻隔气体渗透流失,气密等级达8级;⑥ 健康环保,采用无醛释放环保涂装工艺及可再生利用铝钛合金型材。
顶固集创门窗从设计到功能,从配套到服务,无一不贴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其通过系统化产品设计与用户家居风格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人居美感体验。在功能方面,顶固集创门窗产品在具备高标准门窗五性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延展门窗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功能,以此满足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除主产品外,顶固基于门窗形成系统化配套设计和安装方案,从门窗到墙面、地面、地脚线,形成色彩搭配、五金配件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终端服务方面,顶固建立起了健全集创门窗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流程标准化、技术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的全流程高品质体验。
“有顶固·安心住”,正如顶固集创门窗的全新广告语所言,当下消费者所追求的安心、舒适的家居体验正是每个家居企业所应不遗余力去奋斗的目标。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积淀后,顶固集创门窗从产品思维、渠道思维向用户思维进行了革命性的转变——“我们深知家是用户的一切,让用户居住更安心是顶固集创门窗的责任与使命。”——也正是这样的用户思维,为顶固集创门窗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令其在2022年底金致奖评选中获得了极具分量的《2022年度家居消费者口碑品牌》奖项。
如果说核心产品奠定了企业发展的根基,那么消费者口碑便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作为全球集创门窗先导者,顶固集创门窗在产品及品牌双方面均有着极高的建树,其以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与国内领先的制造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集质量、颜值、体验、便捷、环保于一体的门窗集创产品,并以完善、人性化的终端模式及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长久的家居保障,用时间践行了承诺,用口碑验证了初心,“让人们的居住更安心”绝不是一句空话,“成为让人感动的世界等级中国品牌”更是顶固集创门窗在不久后必将实现的未来。
相关知识
有顶固·安心住 |用时间践行承诺,顶固集创门窗为消费者搭建和谐人居
顶固集创门窗:有顶固 安心住
顶固集创门窗 x 919世界健康守护日 | 守护家的合约计划,为爱筑就万千美好人居!
顶固集创门窗 | 让生活回归自然,造会呼吸的家
顶固集创发布问询函回复
12.33亿元!顶固集创拟收购智能门锁品牌凯迪仕96.3%股权
顶固集创12.33亿收购凯迪仕计划失败
巴菲特看好家具行业,顶固集创站在全屋定制风口
顶固集创:举办股东回馈活动 专享特权体验智能家居
强强联合 共践产业梦——凯迪仕战略并入顶固集创解析
网址: 有顶固·安心住 |用时间践行承诺,顶固集创门窗为消费者搭建和谐人居 http://m.zhuangxiutp.com/newsview7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