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购房者偏爱二手房,因为二手房自带装修,如果房龄短,原房主又保持得当的话,还可以节省我们后期的一大部分装修费用。除此之外,二手房都是现房,户型以及格局都可以一目了然,也方便于我们验房。那么,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二手房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如何选择二手房。
一、如何选择二手房
1、买二手房时
一定要先找到合适的中介最好是找我爱我家这种大型中介,虽然现在的交易规模正在不断完善但在完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卖家与买家的矛盾。而一般的大公司大多都能保证比较多的客源,更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双方的矛盾。
不会给买家带来麻烦,相关研究表明,买二手房的人80%会选择大型的中介公司,所以不要因为贪便宜而去选择一些看着就不专业或者很小的中介,否则有你吃亏的时候;在看好一个区域后,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区域的平均房价。更要记得向中介要你看中的二手房的全部资料,并花一定时间去了解为什么前任房主要将这套房子出售,就能省下很多去了解这套房屋信息。
2、购买时要看房屋细节
比如卫生间是否漏水,水管是否可以拧紧等等所有的细节都要注意,避免买过后问题,不然到时候只能自己吃暗亏;买房时更要保持一种平常心,中介注意到你急迫时,可能就会对你看中的房子制造紧迫感。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看这个小区的物业与治安情况,而物业与治安能够保证你住房的舒适与你的人身安全。
3、买房时还要考虑房子的户型
买适合自己的,不去花多余的钱毕竟现在的房价很高,不要去花那些冤枉钱;如果想要买一个长期居住的而不是为了工作或其它情况的一定要考虑小区的绿化程度,绿化程度越高越有益于居住,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房子的楼层高度,一层一般为2.5米到3米,而楼层越高的房间越有益于空气的流通。买房时还要考虑小区交通的便捷程度而一般的房价也是交通便捷度越好房价越高。在最后确定时一定要保证房子信息的完整与全面,一些证明或者其它的一些信息一定保障要有,就能省去许多麻烦。
二、二手房如何翻身
1、基础工程和预算
老屋装修工程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屋况与承载量,才能进行翻新规划。而老屋改造的装修预算和新屋比较,更有着天差地别。主要是因为老屋工程项目多,基础工程无法节省,视其屋况和装修项目。
2、拆墙和漏水
翻新过程建议少敲墙,除了因为打墙会增加费用与工程量,拆除墙面也需要再进行地砖修补、墙壁修整与垃圾清理等一系列动作。另外,老屋翻新还需要全面检视漏水问题,一旦有发现漏水,一定要优先处理、彻底解决。
3、切记格局变化太大
通常翻修会依照现况重新规划格局,但建议格局变化不要过大,尤其是卫浴、厨房,如非必要则避免更动位置。除了考虑施工难度,如果排水管线没处理好,很容易造成漏水问题。
4、水电线路最好换新
电线类如电线、电话线、讯号线,在重新装修要重新配管与整理,同时也预先规划位置隐藏起来,兼顾美观与安全。老房子水管经过多年使用也已老化,最好趁着翻新更换,延长使用寿命。
5、供电问题要注意
现代家庭用电量增加,而老房子原本的线路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为了安全起见,用电配置要能满足家电需求的量,以免发生危险。
6、天花板和地板
没有吊顶的话,可以直接吊顶,这样电线都隐藏在里面了,比较美观,想省钱的可以周边吊顶;原来带有吊顶需要改动的,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重新修饰,这样既美观又可以节约成本。针对地砖来说,如果房龄老的,最好换一下地砖,这样比较干净一些,不过拆旧费挺贵的,也可以在原来地砖基础上直接铺木地板,当然层高得够,不然房子会显得比较低。
7、熟悉装修流程
施工前需要先详细地把生活需求告知,而屋主也应该稍微熟悉装修流程。在老房装修上,施工的顺序应是先拆除,再将墙壁里面的管线配好后砌砖墙,配合木作施工,将藏在天花板及木隔间的管线配好,最后才做表面的美化工程。而容易弄脏或被破坏的部分,则是留在最后才施做。
看到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于如何选择二手房和二手房如何翻身,相信大家已经有所掌握了。在我们进行二手房购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二手房的地段以及户型的选购,这样才会让我们能够购买到一套好的房屋。对于二手房如何翻身,我们还是要多注意二手房的装修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相关知识
二手房买到这样的就是捡漏了,不仅能省钱不出一年升值百万!
这样的房子有钱人看到就出手,一年升值百万!赶紧学学!
二手房若满足这三点,一定要赶紧买下来,第二天就升值!
家里飘窗区这样改 不仅能办公能收纳还可以养狗
遇到这5类房子赶紧入手,能让你咸鱼翻身!升值很快!
前售楼人员说,什么样的房子采光好,什么样的楼层买到就是宝!
售楼亲戚悄悄告诉我,买房看这几点,保你一年升值20万!
城市容易升值的地段 买房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手房就是比新房差?中介:3点优势,选二手房更合适!
退休老干部说遇到这5种房,一定要买,10年就是最大受益者
网址: 二手房买到这样的就是捡漏了,不仅能省钱不出一年升值百万! http://m.zhuangxiutp.com/newsview24926.html